餐廚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食品加工、飲食服務、單位供餐等活動中產生的剩菜剩飯等廢物,主要來自飲食行業(yè)的飯店、餐廳、酒樓及內部運營的企事業(yè)單位,物質成分中淀粉類、食物纖維類、蛋白質類、動植物脂肪類占干物質的95%以上。
餐廚垃圾物質成分(以垃圾絕干物重量百分比)
餐廚垃圾具有廢物和資源雙重特性,廢物特性主要體現為:1)造成環(huán)境污染;2)滋生大量病菌;3)污染地下水;4)地溝油重返餐桌;5)導致人畜共患。6)抗生素超標。資源特征體現為餐廚垃圾35%左右的干物質中含粗脂肪12%左右,含蛋白質20%以上,我國一年產出的餐廚垃圾全部得以利用相當于節(jié)約了3000萬畝玉米的能量產出量和600萬噸生物柴油。
總體來看,我國餐廚垃圾處理資源利用存在四個問題:
1)沒有完善的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管理體系;
2)已建成資源化設施不能滿負荷運行;
3)缺少無害化徹底、資源化利用程度高的實用技術和餐廚垃圾處理設備工程;
4)不能實現餐廚垃圾無害化消納、資源再生利用。
據了解82.5%的餐廚垃圾被直接用來喂豬等牲畜,二次處理的僅占7.2%,“潲水豬”、“地溝油”和下水道成了餐廚廢棄物的三大流向。
作為飼料喂養(yǎng)家畜,俗稱的“泔水豬”,市民食用這類泔水豬,極易感染病菌,導致交叉感染,造成人畜共患疾病。
廢棄油脂可能被簡單回收提煉做成地溝油,摻入食用油中出售混有大量的污水、垃圾、洗滌劑,經簡單加工,細菌和有害化學成分無法去除,人食用后會引發(fā)腸胃道疾病,長期食用會導致慢性中毒,容易患上肝癌、胃癌、腸癌等疾病。
直接排入下水道一些小餐館,他們每天的餐廚垃圾產量不是很多,很少有人來收集。因此,大部分未經沉淀、隔離,直接排入附近下水道。這些未經處理含油垃圾,很容易黏附在下水道里,日積月累會使管道流通面積越來越小,最后堵塞。到了汛期,給城市排水造成很大困難。